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自建场开始, 小麦就一直作为垦区的主栽作物, 历年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0%以上。在 “大豆为纲” 的60年代初期, 也不低于总播种面积的40%。但在春涝严重, 延误麦播时期时,也减少麦播面积, 增加大豆播种面积和其他作物面积。
1.品种结构。初期以农家品种为主; 50年代以耐锈病、中晚熟品种为主, 减少早熟品种, 使产量稳步上升; 70年代推广春抗旱秋抗涝的丰产品种, 选择植株高度和结秆强度能抗倒伏, 不落粒的品种和晚熟高产品种, 使品种结构前进了一步; 80—90年代,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耕作技术的改革, 形成以中熟为主, 早熟、中早熟和中晚熟协调平衡的品种结构, 较合理 ......
上一篇: (三)职工的文化结构
下一篇: (二)大豆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