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1)栽培品种。民国以前主要种植中棉。民国时期开始发展斯字棉。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前期以斯字2B、斯字4号棉彻底更换了中棉品种。此后,相继推广岱字15号、徐州209、鲁棉1号和冀棉1~10号等品种。80年代以来,除继续推广冀棉9~14号等棉花品种外,还推广了夏播棉、低酚棉、抗虫棉等品种。1996年夏播棉达到5.75万公顷,低酚棉达到10.27万公顷,分别占棉田面积的 13.5%和24.0%。为了扭转因棉铃虫危害生产下降局面,从美国引入抗虫棉品种,1996年试种133.33万公顷,1997年试种4733.33万公顷。

(2)播期和密度。50—70年代初,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时播种,后经科学实验,提高到14℃播种,冀中南部一般在 ......




上一篇2.产区分布

下一篇4.政府举措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