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2日电(记者 牟昊琨 通讯员 李虹萦)新中国第一造船厂如何接续奋进,在老车间里展现新活力?

  我国“海军舰艇的摇篮”为何成了最硬核的“口罩生产商”?

  早先“名不见经传”的船舶装备制造企业如何实现全球市场覆盖,获得国际船东“非它不用”的认可?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跟随中国船舶集团2022年国企开放日,深入渤船集团、大船集团、七六〇所及七二五所青岛双瑞参观生产一线、重要产品,深入了解造船工业传承发展、改革创新的精神内核。

青春力量|不止是“下饺子”!挺进深蓝的中国船舶有多强?

  新中国第一造船厂:老车间焕发新活力 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升级

  智能制造装配与机器人焊接生产线上,一套套现代化设备在各位“高级技师”手中有序作业,焊花闪耀间,产品一次成型,由机器人转运到下一道工序。

  这条科技感满满的生产线位于中国船舶旗下渤船集团车间内。始建于1954年的渤船集团是“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唯一一家造船厂,时称新中国第一造船厂。“机器人技师”的加入,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第一造船厂”增添了探索深蓝的科技力量。

青春力量|不止是“下饺子”!挺进深蓝的中国船舶有多强?

  渤船集团远景。资料图

  除应用“机器人技师”,渤船集团还投入使用了分段制作车间,针对分段制作主工艺流程缺少数控工艺设备的短板,研制了平面分段等数字化装配焊接工艺设备。

  近年来,渤船集团大力推进工艺技术传承向工艺技术创新转变,最大限度推动由渤船制造向渤船智造转变升级,开展智能制造、先进焊接、工艺改进、信息化、标准化等9个方面318项技术研究,累结硕果形成渤船集团智能制造知识产权群。

  而这一切,与渤船集团重视人才培养密不可分。“事业造就人才,环境吸引人才,机制激励人才”的良好氛围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勇于攻坚克难、善于攻城拔寨、甘于无私奉献的“渤船工匠”。

青春力量|不止是“下饺子”!挺进深蓝的中国船舶有多强?

  “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渤船集团张子元

  如今,渤船集团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组建了先进焊接、智能制造等实验室,拥有先进实验设备近万台套,为智能制造奠定基础。

  “海军舰艇的摇篮”

  新发展理念指引,续写更多“第一”故事

  这里被誉为中国“海军舰艇的摇篮”,创造了中国海军史上数十个“第一”,第一艘登陆艇、第一艘高速护卫艇、第一艘弹道导弹潜艇等诞生于此,“辽宁舰”“山东舰”从这里驶向万里海疆;这里也是为民用船舶和海洋工程,建造创造多个“第一”的光荣船厂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出口船“长城”号、第一艘VLCC等的诞生地。这里是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的中国船舶旗下大船集团。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着中国巨轮勇往无前,也引领着大船集团破浪前行。大船集团民用船舶和海洋工程建造实力雄厚,最具优势的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批量约占世界营运VLCC船队的15%,可从事各类船舶和海工平台的修理改装,是国内设计建造FPSO船体及上部模块数量最多的船厂。

  大船集团积极拓展科技应用产业,在稳步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以新冠疫情防控为契机,进军医疗器械制造产业。2020年初疫情严峻时,大船集团迅速开工建设医用口罩生产线,仅用时18天便顺利投产,截至目前累计捐赠口罩200余万只。

  践行“绿色造船”理念,大船集团持续开发节能环保型绿色船舶,开发建造了中国第一艘风帆VLCC和第一艘双燃料VLCC。

  好产品成就好口碑。近年来,大船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不断扩大。未来,大船集团将大力倡导共享理念,时刻牢记央企姓党的初心使命,积极履行军工央企的社会责任。

  “时代楷模”引领的英雄群体

  国无重器不强 人无精神不立

  300米长的码头,一个巨浪袭来,几名同志倒下了;浪头过去,他们又站起来,继续奋力向前冲……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三亚:为全市2525户困难群众发放“生活物资爱心包”

下一篇“千年古渡”觅乡愁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