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为纪念木口木刻家协会(SWE)成立100周年,“镌木成象——现代木口木刻百年展” (Scene Through Wood: A Century of Modern Wood Engraving)近期在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展出。

  从英国人托马斯·比维克的“白线雕版法”,到20世纪20-30年代自由奔放的版画作品及与文学的关系,再到近些年的作品,展览集中呈现了木口木刻家协会(SWE)自1920年成立100年间英国木口木刻版画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世界木口木刻版画的影响。

  该展览及系列庆祝活动在经过近十年的筹备后,原定于今年3月27日举办盛大开幕式,遗憾的是在开幕前一周因博物馆关闭而延迟近五个月开幕。限制人流量的展览仍然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和媒体关注。

  镌木成象-木口木刻百年展展厅(图片由木口木刻家协会SWE提供,图片复制权归伊恩。沃曼© Ian Wallman所有。)

  关于木口木刻与木面木刻的异同,简单说,木口木刻与木面木刻在版画家庭中都属于凸版版画,在材料工具上的区别主要在前者使用诸如黄杨木,柠檬木等木材的横切面,工具则是沿用金属凹雕版画工具,所以可以运用白线雕版法,刻制出极为精细的而明暗层次丰富的画面。木面木刻(通常称为“木刻”)则是用木材径切面或者弦切面进行刻制,和诸如三角刀,圆口刀,平口刀等工具刻出。作品精细程度不及木口木刻,但可以刻制较大画面。

  安妮·黛丝米特Anne Desmet RA的木口木刻版  

  展览集中呈现了木口木刻家协会(SWE)自1920年成立100年间英国木口木刻版画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世界木口木刻版画的影响。238件展品中包含了百年间来自欧洲各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中国和日本的作品。展品共分六部分陈列:

  一:木口木刻的起源 

  作为装饰图像的木口木刻自18世纪上半叶即在欧洲手工作坊流行,最先发明或使用木口木刻的作者几乎无从可考。值得一提的是法国人约翰·帕皮伦(1698-1776)曾使用木口木刻技术印制墙壁纸和为书籍创作花边插图等,并在1776年出版《木口木刻的历史与实践》一书。然而,帕皮伦对木口木刻发展的影响极其有限,更没有引发版画材料与方法上的历史性变革。真正把木口木刻发展为独立艺术形式的则是英国人托马斯·比维克(1753-1828)。鲁迅曾在《近代木刻选集小引》中提及比维克木口木刻中著名的“白线雕版法”以及他对欧洲木刻复兴的影响。比维克早年接受金属凹雕版画训练,受十五世纪创始的金属凹版打点技法启发,于1770年代首创了木口木刻白线法。亦即在打磨平滑的黄杨木横切面用铜版凹雕工具刻出精细的白线条,这样就可以产生出深浅不同层次的细腻灰色调和变化无穷的肌理。这种技法极大地拓展了木口木刻的表现力,其精细程度几乎可与铜版凹雕相媲美,标志着木口木刻语言系统的诞生。同时因为木质价格低廉,印制快捷,由此木口木刻很快取代了昂贵的铜版,而由此开启了一个历时一个多世纪的木口木刻时代。

  托马斯·比维克,《孔雀》 (约1797)《英国鸟类历史》第一卷插图, 阿什莫林博物馆收藏。摄影复制权©Tom Willingham

  截止1850年,仅伦敦就有100余家木口木刻公司制作报纸插图。在表现形式上几乎无所不能,例如复制油画,素描,水彩等。尤其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作为复制手段的木口木刻精细程度,工艺之高超,已经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直到19世纪末胶印照相制版的广泛应用,才在20世纪初终结了作为复制手段的木口木刻时代。复制木口木刻伴随工业革命浪潮应运而生,最终又被工业革命的成果挤出历史舞台。

  但作为艺术创作形式的木口木刻则一直显示出其蓬勃的生命力。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1821年为《维吉尔田园诗》创作了系列木口木刻。十九世纪重要版画家塞缪尔·帕尔默(1805-81),爱德华·卡尔弗特(1799 – 1883)等都创作出了划时代的木口木刻作品。

  同时木口木刻在当代书籍设计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艾瑞克·吉尔(1882-1940),木口木刻家协会的发起人之一,虽然他的私生活为人诟病,但也是公认的英国二十世纪无可争议的天才艺术家,他所创造的“Gill Sans”英文字体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现在-寡妇之子,《耶稣基督的四福音书》插图,1931年,阿什莫林博物馆收藏,图片摄影©Tom Willingham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欧洲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将受重创|博物馆

下一篇波提切利肖像画上拍 预计成交价逾8000万美元|文艺复兴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