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前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图7),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冯世纶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潘宣研究员等专家的指导或参与下,我们大体查阅了《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图8)、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其它大型公藏图书馆书目,暂不见著录有中国古代太医院御医药方(配方)成册真迹。1959年,河北省中医研究院在编校《清太医院配方》(图9、10)时,即于《编校说明》(图11)中指出:“为查证段旭晨老先生所献的(清朝太医院)‘治方’和‘配方’(简称段献配方,下同)的原书名称、集成年代和有关资料,本院派人赴北京图书馆及其它较大图书馆查询,均无清朝太医院的资料。”(见《清太医院配方》之《编校说明》,河北省中医研究院编校,1959年11月河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图12)由此可见,六十年前公藏图书馆就查询不到清朝太医院的“资料”,而此处“资料”应该是指清朝太医院的第一手原始资料。
图13--《清太医院配方》初版之《编校说明》二部分“后在中央国家档案馆查出清朝太医院配方类的资料中,与段献配方的有关资料……” (见《清太医院配方》之《编校说明》,河北省中医研究院编校,1959年11月河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图13)此处,中央国家档案馆即指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图14--《清太医院配方》初版之《编校说明》三部分“从以上资料证明,段献配方的搜集范围很广,多是从历代方剂和清宫临症记录簿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方剂资料,选优分类编纂。从国家档案馆现存‘中医药文献’来看,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太医院配方文献;段献配方原稿,又残缺不全。因此,这一部太医院配方,在我国医学史上和临床价值上,是祖国医学遗产的罕见资料。因本书无书名,故命名‘清太医院配方’。” (见《清太医院配方》之《编校说明》,河北省中医研究院编校,1959年11月河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图14)由此可见,早在六十年前的1959年,公藏太医院(御医)配方文献就不完善,残缺不全的段献配方(即《清太医院配方》),在我国医学史上,也是罕见资料。既然如此,内容完整,由清代嘉庆御医汪必昌所著的,记载有540种(778个或首)药方的《〈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就显得极为珍贵!
图15--《清太医院配方》初版之《编校说明》四部分 图16--《清太医院配方》初版之《编校说明》五部分关于段献配方(即《清太医院配方》)的底本来源和集成时间,《编校说明》中有:“……最后查出的两种无书名的配方残本原稿,是抄录的同仁堂丸散膏丹配方的全部。又在上用丸散膏丹配方簿、药库丸散膏丹配方、御药房丸散膏丹配方、总管所用丸散膏丹底方等配方中,择优选录,分类汇编。这两种无书名配方残本的完整原稿,就是段献配方的原抄本。遗憾的是原书残缺,未发现完整的原本。由此可以推断段献配方是清朝太医院的配方。因段老先生请书吏抄录本配方在光绪二十六年,同仁堂丸散膏丹配方是光绪十一年抄进清宫,御药房配方是光绪十三年抄到寿药房,所以段献配方的集成年代当在光绪十二年至二十五年之间。” (见《清太医院配方》之《编校说明》,河北省中医研究院编校,1959年11月河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图15、16)由此可见,《清太医院配方》的来源是残本,无法确认由谁抄录,抄录是否正确,这与由一个作者独立著作,体系和内容十分完整,且有大量汪必昌御医朱墨笔批注的《<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不可同日而语。传世的《清太医院配方》存425方,药方数量远不及《<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的540种(778方)之多。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文玩核桃晃仁这件事儿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儿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