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导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个性,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做生活的有心人。
2.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思考感悟,在自由表达中寻找作文趣味和快感,在交流鉴赏中体验回味,批评探讨中升格习作,在归纳演绎和赏析写作技巧中提高作文能力。
导学重点: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用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
导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交流鉴赏中体验回味,批评探讨中升格习作,在归纳演绎和赏析写作技巧中提高作文能力。
教具: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飘落,我们如何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雕刻家可以用刻刀去展现,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一枝笔去写。今天,我们就用手中的笔写活人物。
二.导疑:
1.对联导疑,猜猜他是谁?
2.何为“个性”?
三.导研
(一)描眼睛
(1)、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双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2)、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练一练:
孩子的眼睛:
老人的眼睛:
吸毒者的眼睛:
刚强自信之人的眼睛:
脆弱自卑之人的眼睛:
你的总结:肖像描写不是每篇作文必有的,人物的肖像与个性有契合点就写,否则不必写。如果有肖像描写,对眼睛的出色描写,能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二)写细节
(1)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许多小说……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金岳霖先生》汪曾祺)
-----语言,动作描写
(2)(她)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亡人逸事》孙犁)
-----细节
(3)‘新被子,雪白的被底,崭新的绸面,呱呱叫三层新。他又眷顾着那两张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按了按,知到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高晓声)
-----动作,心理描写
“拿提花枕巾干擦脸一阵,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了,他出了5元钱呢。……推开房间,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心想:“管他,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回头再看刚才坐的皮椅,竟没瘪,便故意立直身子,扑通坐下去,……试了三次”
-----动作,心理描写
(4)主人公一出场穿的就是新的军大衣,暗示出这个警官是刚爬上去的;随着狗主人的不同而一再更换对狗的称呼、对狗的褒贬时,这件军大衣起作用。警官听首饰匠赫留金告狗咬人的状后要严惩“罪犯”,但一听说是将军家的狗时,立刻态度大变,说:“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于是,掉转话头,指责赫留金。
人群议论狗,说不是将军家的狗,警官又大发议论,要好好教训“罪犯”,又听说“没错儿,将军家的”结论时,大衣又发挥作用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脱了大衣又穿了起来。
最后真相大白,狗的主人是将军哥哥。于是,警官恐吓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并裹紧大衣,穿过广场径自走了。
-----变化无常的过程,军大衣一会儿脱,一会儿穿,为自我解嘲作阶梯,生动地反映出警官对权势显赫的将军的恐惧,趋炎附势,媚上压下的性格。
你的总结:
写人的文章里必须要有细节描写。
(三)举例子
修改段落,使其变得更生动:
(1)话说中的一个人物,也许大家都听说过-----“唐僧”,,说起话来会使人狗急跳墙。我的同桌也算是一个唐僧吧!课堂上,可别小看他那张小嘴,作用大着呢,一说起来就滔滔不绝。
(2)我的奶奶今年七十多岁了,只是满口假牙,可吃起东西绝不逊色,一转眼就没。可能是她老人家年岁太大,记性有点不好,告诉她一点儿事,过一会儿就忘,再告诉她一遍,她还不承认,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为此我送给奶奶个外号“老糊涂仙”。
你的总结:举出突出人物个性贴近生活的例子,能够增加人物个性的真实感与生动性。
四.导评
1.肖像描写不是每篇作文必有的,人物的肖像与个性有契合点就写,否则不必写。
2.写人的作文里必有细节描写。
3.举出突出人物个性贴近生活的例子,能够增加人物个性的真实感与生动性。
4.文章不厌改,多改出华章
注意:以上是我们对描写人物方法的总结,借鉴这些,对我们的作文有帮助作用但学会了这些方法并不是就学会了作文写作,我们应该在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积累生活的基础上,运用表现生活的这些方法,更好地挖掘生活、表现生活、改造和美化生活。
五.导练:写身边一个真实的人物,要求写出他(她)的个性,题目自拟。
上一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5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