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本站为大家整理了,答案仅供参考哦。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鲱鱼 斐然 柴扉 诽谤
B.梗节 鲠直 哽咽 田埂
C.模型 摸索 摩崖 磨房
D.蹩脚 隐蔽 憋闷 鳖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窠臼 迷惑 岛屿 清天白日
B.骚动 穹顶 木屑 讫今为止
C.毗邻 筹画 阈值 富丽堂黄
D.格调 蚁冢 书籍 苦口婆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__________的细枝。
(2)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__________,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3)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____________,平地,_______________高墙,__________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A.规格 反映 翻过 绕过 越过
B.规范 反映 越过 绕过 翻过
C.规格 反应 越过 翻过 绕过
D.规范 反应 翻过 绕过 越过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B.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
C.齐曼在近期《自然》杂志上著文指出,“发明一种机制,把科学研究工作中获得的片断的知识系统地公布于世,一定算得上现代科学史上的关键性事件。”
D.白蚁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独来独往,野心勃勃。
B.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 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
C.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D.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作成天衣无缝的拱券。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发明一种机制,把科学研究工作中获得的片断的知识系统地公诸于世,一定算得上现代科学史上的关键性事件。
B.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
C.现在刮着一股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甘于寂寞、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不多,他则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D.然而,我们也许是被联在一些电路里,以便处理、贮存、取出信息,因为这似乎是所有人类事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4题。
(一)
蜜蜂同时过着几种生活: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离窠外出寻找花蜜的单个蜜蜂(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去南偏东南七百米,有苜蓿——注意根据太阳偏转调整方向。”)仍然是如同有细丝系住一样属于蜂窠的一部分。工蜂在营建蜂窠的时候,看上去就像胚细胞在构成一片发育中的组织;离远一点看,它们像是一个细胞内的病毒制造出一排排对称多边形晶体。分群的时刻来到,老蜂王打算带着它的一半家口离窠而去,这时的景象就像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群蜂一时来回骚动,就像细胞液里游动的颗粒。它们自动分成几乎一点不差的两部分,一半跟着要离去的老蜂王,另一半跟着新的蜂王,于是,像一个卵子分裂一样,这个毛茸茸晶黑金黄的庞然大物分裂成两个,每一个都拥有相同的蜜蜂基因组。
7.从文段中提取要点,并概括文段主旨。
8.如何理解蜜蜂“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请根据文本选段举例说明。
9.分析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10.语言形象生动,选文部分也能体现这一特点。请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加以体会。
(二)
海 豚
任何一种动物,体形小,便怕我们;体形大,则对我们构成威胁。只有一个令人不解的例外——海豚。“野生”海豚不怕人类也不对其构成威胁,相反,如果有人落水了,在附近游弋的海豚还能把他救起来。它们为何喜欢我们?
也许正是因为海豚对人类的这种态度,使我们施予它们从未给过任何其他动物的东西——部分地把自己的道德规范惠及于它们:禁止猎杀海豚。令人注意的是,当通过此类国际公约时,不需要特别地去说服谁。这对所有的人来说很自然。如果有人对您说捕杀了一条鲨鱼,你的反应会很平静。可如果您听说有海豚被捕杀了呢?那可就不一样了!用鲨鱼翅烧汤自然是珍馐美味,可哪个正常人会同意吃海豚?
人类喜欢海豚。这表现在许多小事上,比方说,世界上所有与海豚常在一起的人不叫驯兽员,而被称为训练员。第一,这是出于尊重并把海豚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第二嘛,驯兽——一种糖果加鞭子的驯化方法,以肯定和否定的方式对动物进行强化训练,即奖赏和惩罚。而海豚是唯一一种不能被惩罚的动物,只用正面肯定的强化方式训练。
对海豚来说,最大的惩罚是训练员突然转身离去,因为海豚喜欢嬉戏和学习。当海豚突然领会到训练员让它做什么,它会欣喜异常,跳跃、欢笑。然后,当训练员离开或在某个角落里观察它时,海豚无需任何命令,全凭自己的意愿,一次次练习刚刚学会的动作,以便第二天施展出来使人们娱悦。
海豚是唯一一种乐于与人在一处而不争自由身的动物。任何一种动物,哪怕是最驯服的,也会伺机逃脱樊笼,然后死掉,因为它们荒疏了(或者根本不会)自己获取食物的技能。而训练有素的海豚,哪怕是习惯了多年海洋馆里坐享切好的鱼肉块,也不会在大海中饿死——它总是能轻而易举地捕到鱼:海中鱼很多,而能像海豚那样游的可没有。即便是偶尔获得自由,海豚最终还会回到人那里。在黑海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在卡扎奇的军用海豚馆里,暴风雨毁坏了几处铁围栏,撕破钢丝拉成的防鲨网。于是夜里海豚游到了大海里,而早上它们便全部回来了。
海豚为什么会救那些溺水者?它们是从哪儿知道这个徒劳地蹬腿挣扎的家伙是呼吸空气的,因此需要紧急把他送到他生长的陆地上去?那是因为它们看到我们是透明的!救助的概念根植于它们的天性中,而且由于海豚不但具有视觉,还有超声波方式的接收系统,所以它们可以像超声波仪透视产妇那样来“透视”我们:这种生物同它们一样有肺器官,也就是说呼吸空气!比起鱼来,海豚同与自己内部构造相似的生物更“投脾气”。
除了人类以外,与海豚“投脾气”的还有海豹。海豚也喜欢海豹,当然,程度不及喜欢人类。海豚属于顽皮的一族,它们喜欢捉弄不太聪明的海豹,像玩球一样逗弄海豹,而后者大为光火。
(《海豚与人》)
11.对第二段信息理解和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的制定,源于海豚对人类的友好态度。
B.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的制定,源于人们将海豚纳入自己的道德规范。
C.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被通过,是因为海豚的味道没有鲨鱼翅鲜美。
D.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出台后,人类又制定了针对其他动物的类似的国际公约。
12.“世界上所有与海豚常在一起的人不叫驯兽员,而被称为训练员”,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 )
A.这是出于尊重并把海豚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
B.海豚是唯一一种不能被惩罚的动物,只能用正面肯定的强化训练。
C.这是由于人类喜爱海豚。
D.这是因为海豚需要用奖赏和惩罚的方式进行训练。
13.下列不属于海豚救那些溺水者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救助概念植根于它们的天性之中。
B.因为人类同它们一样有肺器官,需要呼吸空气。
C.因为它们具有透视产妇的超生波透视仪。
D.海豚喜欢与它们内部构造相似的生物。
14.对文中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并非只有在听说海豚被捕杀时,才表现出极大的不平静。
B.海豚自觉地训练源于它喜欢嬉戏和学习。
C.卡扎奇的军用海豚馆里的海豚游回来的原因是它们荒疏了自己获得食物的技巧。
D.海豚喜欢人类的程度超过喜欢海豹。
《作为生物的社会》课后练习答案:
1、解析:A项的“鲱”“扉”读“fēi”,“斐”“诽”读“fěi”;C项中的“模”“摩”读“mó”,“摸”读“mō”,“磨”读“mò”;D项的“蹩”读“bié”,“蔽”读“bì”,“憋”“鳖”读“biē”。B项全读“gěng”。
答案:B
2、解析:A项中“清天白日”应为“青天白日”;B项中“讫今为止”应为“迄今为止”;C项中“筹画”应为“筹划”,“富丽堂黄”应为“富丽堂皇”。
答案:D
3、解析:“规格”意为“产品质量的标准,如一定的大小、轻重、精密度、性能等”;“规范”意为“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反映”意为“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意为“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后三个依据逻辑断定。
答案:C
4、解析:A项冒号应为破折号;B项第一个顿号应为逗号;C项句号放在引号外。
答案:D
5、解析:A项“野心勃勃”含贬义,应用“雄心勃勃”。
答案:A
6、解析:A.“公诸于世”重复赘余;C.“其中”指代不明;D.“处理、贮存”不合逻辑。
答案:B
7、解析:解答本题时要先分析句子的层次,然后抽取主干,连缀而成。
参考答案:要点:单个蜜蜂是一个体动物;工蜂在营建蜂窠的时候,像胚细胞在构成一片发育中的组织,又像一个细胞内的病毒制造出的多边形晶体;分群时,像一个卵细胞分裂一样。主旨:蜜蜂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
8、解析:要分别回答“是动物的组织”“是细胞或细胞器”的含意。
参考答案:说蜜蜂“是动物的组织”,因为单个蜜蜂离窠外出寻找花蜜时,它也不是独立的,它要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去行动,仍然是如同有细丝系住一样属于蜂窠的一部分。说蜜蜂“是细胞或细胞器”,因为群蜂一时来回骚动,就像细胞液里游动的颗粒,像细胞器;蜜蜂分群时,一半跟着老蜂王,另一半跟着新的蜂王,像一个卵子(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一样,因而像细胞。
9、解析:画线句子显然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参考答案:此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蜜蜂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的特点。
10、解析:此题难度不大。
参考答案:如“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去南偏东南七百米,有苜蓿——注意根据太阳偏转调整方向。’”“分群的时刻来到,老蜂王打算带着它的一半家口离窠而去,这时的景象就像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等。
11、解析:A项结合第二段准确理解此段第一句中“这种态度”,即可判断;B项根据第二段第一句后半部分可判断;D项由“当通过此类国际公约时”可知这种公约并非这一个。文中说“用鲨鱼翅烧汤自然是珍馐美味”,并不能说明海豚的味道不佳,故C项错。
答案:C
12、解析:“用奖赏和惩罚的方式进行训练”是驯兽的方法,海豚不需要,它只需“奖赏”。故D项错。
答案:D
13、解析:文中说“它们可以像超声波仪透视产妇那样来‘透视’我们”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并非真“具有透视产妇的超生波透视仪”。故C项错。
答案:C
14、解析:“荒疏了自己获得食物的技巧”的是其他一般动物,而不是卡扎奇的军用海豚馆里训练有素的海豚。故C项错。
答案:C
就整理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复习,更多高三语文同步练习请继续关注本站!
上一篇: 初一语文课文:羚羊木雕课后练习题答案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