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要想让自己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外还需要课后多做练习,接下来本站为大家推荐了琵琶行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湓浦口(pén) 贾人(ɡǔ)
六幺(yāo) 迁谪(dí)
B.转轴(zhóu) 拨弦(xián)
幽咽(yè) 花朝(zhāo)
C.船舫(fǎnɡ) 衣裳(shánɡ)
信手(xìn) 虾蟆陵(há)
D.慢捻(liǎn) 荻花(dí)
钿头(diàn) 琵琶行(xínɡ)
提示:A项迁谪zhé;C项衣裳chánɡ;D项慢捻niǎn。
答案:B
2.默写填空。
(1)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
(2)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
(3)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
(6)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
答案:(1)江州司马青衫湿 (2)犹抱琵琶半遮面
(3)相逢何必曾相识 (4)别有幽愁暗恨生
(5)唯见江心秋月白 (6)大珠小珠落玉盘
3.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快弹数曲(畅快)/歌以赠之(作歌)/欲语迟(迟疑)
B.低眉信手(随手)/银瓶乍破(忽然)/却坐(退)
C.声声思(思考)/阑干(纵横交错)/是夕(这)
D.漂沦(漂泊沦落)/间关(形容鸟鸣声)/弦转急(变化)
提示:C.思:悲伤。
答案:C
14.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
C.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提示:为:①写作,②替。其:③那个声音,④那个人。
答案:B
5.所用的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终岁不闻丝竹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提示:A、C、D三项互文。
答案:B
6.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最喜欢用景物描写反衬人物心境和音乐效果,请找出三处描写景色的句子。
参考答案: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③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7.《琵琶行》中“行”属“歌行体”古诗的标志,从本诗看,这种诗体的主要特点是哪一项()
①篇幅较长 ②篇幅较短 ③音节、格律有严格的规定 ④句式长短偏差,富于变化 ⑤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⑥讲究对仗、声调和韵律
A.①③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提示:“歌行体”是古诗,所以②“篇幅较短”不对,③“音节、格律有严格的规定”不对,⑥应是近体诗的要求。
答案:B
8.对诗句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不仅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而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
提示:D.“反问”应为“设问”。
答案:D
9.对诗句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该句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练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情态。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描写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动作,进而表现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之中,也显示了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
D.“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娴熟。轻轻的拢,慢慢的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一连串的动作,具体地表现了琵琶女扣弦、揉弦、顺弦、回拨弦的动作熟练,技艺精湛。
提示:A项人物未出场露面,应是个人感受,并非直接刻画。
答案:A
10.对诗句及词语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丝竹”是借代修辞格,诗人用原来终年听不到的令人心醉的音乐,来衬托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耳暂明”的神奇感受。
B.“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其用量极大。它浓缩了春秋两季,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的炼字功夫炉火纯青。
C.从“五陵年少争缠头”到“门前冷落鞍马稀”,诗人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细节,从巨大的落差中形象地反映出人物命运的突变。这种描写的审美价值在于以点带面凸现她沉沦的社会根源。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诗的“诗眼”,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和自己被贬不得志的悲愤融在一起,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冷酷与黑暗。
提示:B项以偏概全,诗歌不仅浓缩春秋二季,还有朝夜两时。
答案:B
11.对诗中描写有关音乐的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女的美妙音乐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B.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可理解为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乐音的急切,圆润清脆。
C.第二乐段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间关”句表现了乐音的婉转、流畅、动听,接着描写乐音由低沉至缓慢半终止的状态,“此时无声胜有声”提供给读者充分的思维空间,激发人的想象力,从而深化了人们对诗人所描绘的琵琶乐音的玩味和品评。
D.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音乐高潮到来的信号;“铁骑突出刀枪鸣”,乐音激越雄壮,强化了热烈而紧张的场面,是音乐的高潮所在;乐曲的终止也写得非常精彩,“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撕心裂肺戛然而止,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样,均从侧面烘托,使听众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韵味中。
提示:D.并非一样,前者未从侧面烘托。
答案:D
12.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诗人与琵琶女则是素昧平生,两人的情感是如何产生共鸣的?(开放性试题。)
参考答案:他们的心灵呼应并非空穴来风。诗人是在“醉不成欢惨将别”时,在“终岁不闻丝竹声”的浔阳江头,听到了琵琶声,他“寻声暗问”“移船相近邀相见”“千呼万唤”,而琵琶女则是“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此时两人的感情是有隔膜的。而一旦“低眉信手续续弹”,琴弦便成了心弦,自然地流露出“心中无限事”,琵琶女的弹奏与诉说,使诗人积蓄已久的情感变得波澜澎湃。对琵琶声,他不仅用耳朵听,更用整个心灵去感应,两人虽身份不同,经历各异,但失意飘零的情感却是相同的,两道感情的激流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这条河床上相遇、相交、相融。
综合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描写音乐的诗,完成13—16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暮山碧,秋云几万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传为司马相如之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半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3.“蜀僧抱绿绮”中写“绿绮”意思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泛指名贵之琴,衬托演奏者技艺高超。
14.“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中“一挥手”“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参考答案:“一挥手”,弹琴的动作(语出“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暗含了蜀僧弹琴的高妙,是自己的知音。“万壑松”从感受角度联想到深山大谷,万壑松声用大自然雄浑的声音比喻了琴声铿锵有力。
15.“馀响入霜钟”意思是什么?与苏轼《前赤壁赋》里哪两个成语意思接近?
参考答案:音乐停止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钟声融合在一起。“余音袅袅”“三日不绝”。
16.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暮山碧,秋云几万重”的理解。(开放性试题。)
参考答案:听完音乐,不知不觉四周远山又罩上了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
(2006广东珠海测试,1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7—19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 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②学不成。
注:①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②“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
17.这两首唐诗按诗歌体裁分类都是__________,按内容分类都是_____________。
18.古典诗歌讲究炼字。前一首诗中的“逐”字和后一首诗中的“绊惹”在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19.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
参考答案:17.七言绝句 咏物诗
18.本是东风吹得柳枝飘拂,用“逐”字则说是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唐诗“绊惹”用法同李诗“逐”字,本是春风吹柳,却说柳枝有意撩逗春风,表现出垂柳的调皮与风情万种。
19.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用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反衬秋日之柳的衰落憔悴,寄托了作者的迟暮之伤与沉沦之痛。后一首一、二两句先极写垂柳之美,三、四两句笔锋一转,联想到“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意,巧妙地讽刺了世人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的丑恶现象。
时文 链接
行板悠悠,明净如歌
萧伯纳说:“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当你想独自静一会儿时,你就怕听他的音乐。”此语并非玄虚,对音乐的认同,原本带着感情色彩,当一个人静静处守,寻求音乐慰藉的心情,就像碌碌于尘世的教徒,终于得暇跨入穹顶下的殿堂,沐浴宁静。萧翁独自衔着烟斗踱于书房时,听什么音乐,无从得知。静下来时,我常听的是大提琴独奏的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
早先曾痴迷于老柴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钢琴协奏曲》,一遍遍反复聆听。也许是旋律优美浅显,适于入门,应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随着选听曲目的开阔,对老柴的音乐渐乏冲动,惟这个不到10分钟的迷人乐章,常是我清醒时自甘湮没的一片梦境。
有一段美丽的文字,为这首乐曲添上了一笔雾里看花般的朦胧色彩:1869年夏,柴可夫斯基只身来到风景宜人的乌克兰乡村妹妹家度假。静谧的白昼,每当他静坐房中时,总听见不远处有个泥瓦工独自在哼唱一支乌克兰民歌。那美丽的旋律使柴可夫斯基惊叹不已,深深印入他脑中。他原想将这个主题写成一段钢琴二重奏。两年后,当他着手写《D大调弦乐四重奏》时,这段旋律却像轻柔的水波,止不住地悄然流泻于笔端,化作了第二乐章的主题《如歌的行板》。
尽管在弦乐四重奏里,柴可夫斯基也将这段优美的旋律托付给大提琴这重要角色来咏唱,可当第一次听见俄国大提琴家麦斯基的独奏CD时,顿有一种错位感,觉得原版的弦乐四重奏反更应是改编曲。有些曲子,只能由一种特定的乐器来演奏,像圣桑的《天鹅》、舒曼的《梦幻曲》一般,天生就属于大提琴,钢琴奏来固然动听,但骨子里已走了味。
肖斯塔科维奇说:“柴可夫斯基在获得慰藉的诱惑前让了步,这是他懦弱的表现。”姑且不论此语准确与否,但柴可夫斯基温柔痛苦的个性以及他曲调的天赋,却注定了其一生将与大提琴这最富咏唱性的乐器结下不解之缘。其实何止是《如歌的行板》,他作品中许多动人的旋律,一经大提琴演奏,都极其感人。俄国的大提琴家,像卡尔戴维多夫等细腻精湛的演奏技巧,更将柴氏的作品升华至一新的高度。艺术家对柴氏为大提琴所作的贡献难以言表,已故的波兰大提琴家韦茨波罗维奇,甚至冒着被传染霍乱的危险,俯身向柴可夫斯基的遗体深深吻别。
那支朴素的旋律,就像空碧悠悠的蓝天下,弥漫在空气里的一支恬淡的牧歌。大提琴缓缓低沉的吟唱,似剖露于自然下的灵魂,从深处发出的叹息,美丽得让人想掉眼泪,难怪托尔斯泰都被它惹哭了。
是的,个性是音乐的灵魂。贝多芬式的命运搏击固然英勇,然人之追求,却也未必都得以勃勃高昂的进取姿态来呈现,这是听柴可夫斯基音乐给我的启示。
有音乐的世界是一个温馨的世界。但音乐究竟是被用来做什么的呢?——用来给我们一些安全感!心灵枯竭时,它可以润泽心灵;情绪混乱时,它可以稳定情绪;心中凄苦时,它可以安慰哀伤。
愿人间充满最美的音乐,更愿去享受音乐的都是美好的心灵。
7 近体诗六首
晨诵夜吟
无 题 之 三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赏析: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隐约、朦胧,表现含蓄、委婉,因此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评析也众说纷纭。比如这首“无题诗”,有人认为是政治诗,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
以此诗为例。诗的首句中“昨夜”二字连续出现两次,提示诗人是在今天回想往事,“昨夜”二字的情感含量大,说明诗人的记忆刻骨铭心。“星辰”与“风”、“画楼”与“桂堂”,暗示了诗人所经历的幸福时光和生活情景。
第二联表现对爱情的体验与理解。彩凤比翼双飞,是美满爱情生活的象征;犀牛角的中央有纹理贯通两端,故又称通犀。诗人以此比喻双方情感的相通,展现心灵的感应和情意的契合,虽然二人各在一方,但心却是息息相通的。这两句诗中所包含的深厚的底蕴,使后人赋予了它更多的哲理意味和人生内涵。
第三联中写到的“送钩”“射覆”都是古代酒宴上的游戏,类似猜谜。二句以极华丽的语言描述了热烈欢快、酒暖灯红的场面。
然而,正当诗人沉浸于对昨夜良辰美景的回忆时,远处传来了阵阵鼓声,天要亮了,诗人又该上朝了。“应官”也就是应付官差,包含着无可奈何、百无聊赖的心境。“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李商隐在这里也通过这一意象揭示了自己的人生境况。
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唐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相逢。在饮宴中,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云:“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会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对刘禹锡长期遭受贬谪深表同情,无限感慨。
刘禹锡在酬答诗中,对白居易的友情表示了深深的理解和感谢。诗一开头直接接白诗的尾联回顾自己被贬二十三年的切肤之痛,又借王质烂柯的历史典故抒发自己对旧朋谢世、世事“蹉跎”的感慨。后四句更以昂扬的情绪、欢快的精神点明对友人赠诗的酬答,以意味深长的“长精神”三字自勉作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从字面上看,是对赠诗“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的答语,表示了只要别人活得比自己好,自己不以荣辱得失为怀的豁达胸襟,从内容看,是“病树”“长精神”“沉舟”不沉沦的写照;从表现手法看,则含蓄而形象,使全诗跌宕有致,意趣盎然;从思想境界看,则有面向未来,一切向前看的哲理的意义深涵。所以读后,使人胸襟开阔,精神振奋。
有了上文为大家推荐的琵琶行练习题及答案,是不是助力不少呢?祝您学习愉快。
上一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窦娥冤》练习题及答案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