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孔孟的相关知识是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内容,以下是第一单元孔孟同步练习,请大家进行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①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答: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9分)

答:

1、参考答案:(1)子欲善而民善

(2)这样做不矛盾。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当权者应当用自身的道德来教育熏陶百姓,这样百姓自然会有礼有德;但是道德熏陶也不能无原则、不加区分的运用,冉求为季氏‚聚敛而附益之‛的做法本身就违背了德政,道德熏陶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孔子让弟子声讨冉求,应该正是出于对德政的维护。(大意如此即可)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礼记学记》)

(1)简要概括孔子和《礼记》的“教学观”的共同点。(4分)

答:

(2)孔子和《礼记》表述的“教学观”有所不同,请简要评析。(8分)

答:

2、参考答案:(1)主张‚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

(2)孔子认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要把握恰当时机,要在学生有所‚愤‛‚悱‛时(或‚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想说而又说不出”时),再进行适时开导和点拨,孔子着眼于操作。

《礼记》则认为教学就在于让人明白道理,要引导但不强迫要求,要严格但不抑制个性,要启发但不全盘告知,从而营造使人亲近而又能主动思考的理想氛围。《礼记》偏重于理念。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①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②闻道者,必真知而笃信之,吾辈自己不能自信,心中已无把握,焉能闻道?(《曾文正公全集》)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所体现的精神,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字数200字左右。(12分) 答:

3.参考答案:第一段文字表达了一个人要想立志于追求真知,不要把物欲追求放在第一位;第二段文字则表达了要追寻真知,需要自信的精神。(4分)两则文字共同体现了追求真知过程中的精神准备。(2分)贪图物欲享受则会使人懈怠懒惰,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缺乏自信则会使人轻易言弃,不能坚持到底。(4分)作为21世纪的青年,更应将高度自信与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结合起来。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2分)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①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季氏》 ②子曰:‚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卫灵

公》

③孟子曰:‚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tiǎn)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孟子尽心下》)

【注】 ①餂:探取,取利。 ②穿逾:指行窃。 (1)“侍于君子”的人说话有哪些注意事项? 请从正面简要概括。(6分)

答:

(2)根据②③两个选段,简要分析孔孟的言语观。(6分)

答:

4、参考译文与答案: ①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季氏》 【译文】孔子说:‚陪君子说话容易犯三种过错:话没有轮到他说却说了,叫做急躁;话轮到他说却不说,叫隐瞒;未曾察言观色就开口,叫做睁眼瞎。" ②子曰:‚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可以和他说的话,却不和他说,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和他说的话,却和他说,这就是说错了话。真正智慧的人,(该说的时候直说,)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③孟子曰:‚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tiǎn)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译文】孟子说:‚士人不该说话的时候说话,这是用言语试探对方来取利;该说话的时候却不说话,这是用沉默试探对方来取利,这些都是钻洞爬墙一类的小偷行为。‛ 【注】 ①餂:探取,取利。 ②穿逾:指行窃。 (1)‚侍于君子‛的人说话有哪些注意事项? 请从正面简要概括。(6分) ? 答:①说话要沉稳; ②说话要坦诚;③说话要察言观色(把握最佳时机)。(每点2分) (2)根据②③两个选段,简要分析孔孟的言语观。(6分)

答:孔孟都认为,说话要得体适当。①在孔子看来,智者要讲究说话的时机,该说就说,不该说就不说,以免失掉友人(错失人才)或说错话;②在孟子看来,说话要符合‚义‛,不得存有试探取利等不良动机。

5、阅读下面一则《论语》,回答问题。(6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上文有成语如“发愤忘食”,请从上文中再概括出一个成语 ______。(2分)

(2)结合“浮云”的比喻义,就节选的文段说一说孔子的人生观。(4分)

答:

5、【答案】(1)箪食瓢饮(箪食陋巷)、乐在其中、乐以忘忧

【答案】(2)从对颜回的称赞和自我表白中看出其安贫乐道,重义轻利。(2分)把富贵比做浮云,因为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2分)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这样说,他这个人,发奋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伯夷①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②也。奚必伯夷之是③而盗跖之非④乎?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庄子外篇骈拇》)

[注]①伯夷,殷商末年的贤士,反对武王伐商,不食周粟而饿死于首阳山。②均:相同。③是:赞许。④非:指责。

(1)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述庄子的观点。(6分)

答:

(2)请针对上述材料中庄子的观点,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参考答案:

6.(1)①庄子认为自在赋予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不应该为追求名利而伤害生命。②庄子认为从为外物而殉身这一角度看,君子和小人没有什么区别,从而表现出对‚仁义‛的否定态度。(每点3分)

(2)庄子认为仁义道德破坏了人的纯真本性,甚至使人成为仁义的牺牲品。这种思他所倡导的合乎自然、顺应人性的思想是一致的。(2分)在他生活的时代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警示人们不要为谋求功名利禄而伤害生命。(2分)但我们也应辩证看待庄子这一思想,不可全盘接收,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应该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2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如从热爱生命,珍视全命的角度;不过度追求功名禄的角度等)




上一篇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百年孤独同步练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