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⑴清风徐来 ⑵无边落木萧萧下 ⑶东风无力百花残 ⑷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⑸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计10分。)

2.⑴乍 枚 (2分) ⑵zǎn nng(2分)

3.(2分)B 4.(2分)C 5. (2分)B

6.综合性学习:(7分)

(1)(3分)鲁达 (鲁提辖,鲁智深)(1分) 嫉恶如仇,富有同情心,急躁。(2分,答出两点即可)

(2)(4分)示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水浒世界,有人喜欢李逵粗豪天真,有人喜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水泊梁山,体味那穿越千年的豪侠之气。(紧扣主题2分,语言简洁有感染力1分,修辞手法1分。)

7. (8分)活动一:【叶心飞扬】(2分)(1)(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的旅思乡愁(羁旅愁思)。(也可答成:(借景抒情),既写出了飘零旅况,也抒发了诗人的 萧瑟心境。)(2)借用细叶(柳树)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和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任选一题即可,如两题都答题,则批改第一小题)

活动二:【绿叶传情】(2分)结合树叶特点写即可,同时受树叶面积所限,要有字数限制,字多要扣1分。

活动三:【叶花相衬】(4分)美学道理:红绿两色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双方的色彩都会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明丽鲜艳的效果。(2分,意对即可)写话围绕一个人本领再大,成绩再多,也离不开周围的人对他的帮助的意思来表达即可。(2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6分)

8.①乐天即白居易(白乐天,白香山)(1分) ②元稹接信泪流满面,感慨万端,妻惊女哭料知是江州司马书,足见元白情谊深厚;(1分) ③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顿长精神,直面生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1分)

9.①《得乐天书》一诗着重描绘场面,写了收信后一家人的反应;(1分) ②人们引用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多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0-14题。(14分)

10.(4分)⑴交错相通 ⑵ 类 (3)陈列 (4)虽然 (4分)(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1.(1)土地空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2分)

(2)人民认为他们的食物香甜,认为他们的穿戴漂亮,认为他们的住宅安适,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2分)

12.行文上,收简括之效果,省去渔人复述山外情况的赘言。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发挥丰富想象力的空间,国家的、民族的、个人的多少兴亡盛衰沉浮成败尽在这一一之中(2分)

13. 用鸡犬之声从侧面表现了社会的安宁、美好,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2分)

14.描绘的都是没有战乱没有剥削、自给自足、民风淳朴的生活图景。(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15.(3分)(1)通过服饰就能判别出角色的身份。(2)中国戏剧的服饰注意与人物性格、身份甚至心情相配合。(3)中国戏剧服饰体现出传统美学追求的镂金错彩的美。(答出一点给一分,共3分)

16.(4分)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以赵云的例子来具体通俗地说明了中国戏剧服饰体现出传统美学追求的镂金错彩的美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3分)

17.(2分)不能删去。因为完全表示确定,说明了花旦的服饰绝不是冷色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8.(3分)如灯笼。主要有红白二色,是中国人最朴素的生死观体现;而圆圆的外形是传统中国人求团圆、求美满的心理预期。(再如中国结、中国象棋、青铜鼎等)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3题。(13分)

19.(2分)我在一次偶然的时间里帮助了一位老人,老人为了酬谢我,给我送来了一袋百家米。

20.(2分)黯淡一词写出了老人因找不到急着给老伴治病的救命钱而焦急、失望和沮丧的心情。

21.(2分)这段景物描写雪之大且厚,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与雪路的难行,又为下文老人傍晚雪地送酬谢的百家米作伏笔,表现了老人的善良与有恩必报的性格特点。

22.(4分)第②段的外貌描写突出老人的身份、年纪大与生活的贫困;第③段的描写则在听了老人的话后对老人的进一步仔细的观察,重在突出老人的腿部残疾,行走不便,为下文老人雪地送米作铺垫。

23.(3分)观点1分,理由阐述2分,言之有理即可。





上一篇初二语文暑假生活答案2015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