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高三语文暑假练习试卷】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①中国的书法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是具体的造型艺术,通过点画的组合而构成千变万化的图象,表现出人们对于平衡和倚侧、协调和矛盾、统一与变化、整齐与错落、疏散与紧密等种种形态美学的认识;它又是抽象的表意艺术,仅凭着线条的流动而展现作者的情感心绪与品格修养。它是实用的,每个文明社会的成员都依靠它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它又是超实用的,历来论书者往往强调书家淡泊无为的心态和超乎名利的品格。

②书法不同于其他艺术,如果把书法与绘画相比较,绘画直接取法于自然和生活,它通过图象来再现真实,绘画的重要原则是逼真,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抒情写意。而书法的象形意义已不再是模仿和再现文字意义所代表的物象,而是指书法创作中表现了自然之物所具有的美感,如人们从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惊沙孤蓬和夏云奇峰以及公主与担夫争路、公孙大娘的舞蹈之中悟通了书法;相反,人们在书法作品中也看到了各种自然形态的美感,起自魏晋之间的书势赞与后人大量以各种自然景观比喻书法的诗文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因而书法的魅力不在表现真实的物象,而是图象所造成的美感以及由此而体现的韵味意趣,故它比绘画更具有含蓄深蕴之美,更直接地展现作者的心灵气质与审美情趣。

③如果把书法与诗文创作相比较,则诗文的媒介手段取自文字的意义,而书法则主要凭借文字的形态,文学创作的构思依赖于语言意义的组合,故文学创作纯为一种思想的推进过程,它主要出于人的心理活动而无所依傍。书法则通过笔墨表现心志,它借助于固定的笔法和字形,在其中变幻出千姿百态的图象和体现繁复纷呈的个性与心态,它是有依傍而又超越依傍的,因而书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巧的熟练,故前人论书十分强调“心手合一”。如果我们以客观物象作为一极,以人的思想作为另一极,则与之相契合的艺术是绘画和文学,而在此两极之中便是书法。因而书法是图象与意义的结合,它既不须如绘画那样直接模仿自然物象,也不须像文学创作那样冥思苦想。文人画兴起以后,画家便注意到吸收书法的笔墨情趣,表现了绘画向书法的靠拢;书法家也强调胸次涵养及书法作品的书卷气,则证明了文学对书法的影响。因为书法成为中国艺术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既有类似于造型艺术的形态之美,也要求具备文学修养与类似于文学创作的激情。

(取材于《中国书法理论史》)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书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点画组合成的图象能表现出人们对形态美的认识。

B.书法线条的流动可以展现出作者的情感与修养。

C.书法的超实用性是指艺术家借助它表达淡泊情怀。

D.书法有类似造型艺术的形态美和文学创作的情思。

2.根据材料一的②③段,下列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绘画以逼真为重要原则,通过图象来抒情写意。

B.书法的魅力在于图象美,也在于含蓄深蕴的情趣美。

C.在诗文创作中,作者借助文字形态来推进思想进程。

D.书法创作强调胸次涵养,这与诗文创作比较相似。

3. 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千变万化:“化”的第三笔是“丿”(撇)

B.淡泊无为:“泊”的读音是“bó”

C.契合:“契”的读音是“qì”

D.冥思苦想:“冥”也可以写成“暝”

材料二

智永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大历史贡献,除传播《千字文》外,他还发“永字八法”之旨趣,以传遗后世。

“永字八法”是以“永”字点画写法为例,说明正楷点画用笔和组织的方法。据说右军以“永”字总括一切笔法,日书数十次以习运笔。《法书苑》云:“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工‘永’字,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

智永之后,“永字八法”流传甚广,见载于史传者更为详尽。元刘有定注郑杓《衍极》云:“隋僧智永,羲之七世孙也,颇能传其学,又亲受法于萧子云。虞世南亲见永师,故其法得传于唐也。欧阳询得于世南,褚遂良亲师欧阳。欧阳询传陆柬之,柬之传子彦远,彦远传张旭。彦远,张之舅也。”由此可见,“八法”之流传有序,于后世书法发展功莫大焉。一如明解缙《暮雨杂述》云:“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门。故自羲献而后,世无善书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书学中兴,至唐而盛。”

有人对“永字八法”颇持异议,认为“永字八法”不足以成为笔法的楷范。我们认为 “永”字之所以可以成为笔法楷范,是因为它正好具备了汉字楷书的八种基本笔画:侧(点)、勒(横)、努(竖)、趯(钩)、策(挑)、掠(长撇)、啄(短撇)、磔(捺)。横和竖相交而为“折”,也是汉字楷书基本笔法之一,也包含在“永”字之中,只是前贤少有提及。有人认为“永字八法”中无“戈”钩、“心”钩等笔画,实则无论什么钩都包含在“永字八法”的“趯”法之中,只不过方向、曲直、长度等不同罢了。可以说,“永字八法”是前人对汉字楷书笔法的总结。

(取材于《百代书杰》)

4. “永字八法”流传有序,请根据材料二,在横线处填入相应的人名。(3分)

智永→虞世南→(①)↗(②)

↘陆柬之→(③)→张旭

5.有人认为“永字八法”不足以成为笔法楷范,作者反驳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什么?(4分)

材料三

唐张敬玄《书则》有论:“初学书,先学真书,此不失节也。”宋人蔡襄《论书》也云:“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苏轼说得更加清楚:“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以及孙过庭所说的“图真不悟,习草将迷”等论述都阐明了学习行草书应先从学习楷书开始的道理。

综观历代行草书大家,都有扎实的楷书功底,有的甚至不亚于行草书,因为历史习惯于在一个书家身上聚焦一个高频点而被行草盛名所掩盖。“二王”、张旭、黄庭坚、赵孟頫、鲜于枢、王铎、祝允明,包括近现代林散之、于右任等概莫如此,既是以绵邈堂皇的行草书名世,又有精微澄明的楷书展现。由此可见,从楷书入手才是学习行草书的通衢大道。写好了楷书不一定能写得好行草书,但不写好楷书就一定写不好行草书,这庶几就是规律。但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在楷书上不值得,甚至还说楷书就是行草书的羁绊,写多了反而会影响行草书的发展,凡此种种,都是无稽之谈,纰缪之说。史载唐代狂草书家张旭的楷书即比草书鸣世更早,且有时评:“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此论虽有夸大其辞之嫌,但也足以证明他的楷书成就在当时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每个人对书法传统形态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但对书法本源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学习楷书可以使初学者了解、掌握最基本的笔墨语言构成,正确认识和熟练运用正侧、藏露、衄挫、轻重、疾涩、曲直、转折等笔法和运锋要则,培养规行矩步、严谨审慎的逻辑思维和起止有度、法正完满的点画功夫,锻炼良好的控笔能力。所以,楷书不仅能使我们掌握基本的字形结构,而且能使我们储蓄丰富的用笔体验。是初学者理想的入门书体,也是向行草书进发的滥觞。无论怎样,学书之初从比较规正、端庄的楷书入手都应该是正道。




上一篇高三语文进阶练习试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