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高三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尽管在阶梯式问卷调查中“幸福”一词从来未被提及,生活总体评价还是经常被理解为是对“人是否幸福”的调查。事实上,生活总体评价是想了解人们对自己生活的看法,它询问人们生活的不同方面,而得到的调查结果说明人们对于这些方面的心理感受不尽相同。觉得生活还可以接受,也依然会有不开心、忧虑或紧张的感觉。事实上,悲伤、痛苦与压抑几乎是获得美好生活的必修课。参加陆军新生训练营、攻读经济学或医学学位,或亲眼见父母逝去,是人一生中都可能经历的苦闷。过去高低起伏的情感经历,都为人生当下的幸福奠定了基础。当然,开心总是比难受好。即使是不快的情感体验,也可能在未来给我们以幸福的回报。不过处在这些情绪当中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自己不够幸福。
既然可以就生活总体评价进行调查,自然也可以就人的情感体验进行调查。美国的数据证实了人均收入和是否幸福没有太大关系。贫困会让人处于悲惨境地,而当收入超过一定水平,虽然使人们对生活总体评价提高,却不会让人觉得更幸福。钱只能让人在一定程度上觉得幸福,没有钱而心里感到幸福也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但是,是否幸福却不能作为对人类福祉进行综合测定的有效标准,因为在世界很多地方,人们身处贫困或健康状况不佳,也可能心情愉悦。对于人类福祉的综合测定而言,生活总体评价是一个更好的办法。
全球近3/4的人口认为自己生活幸福。不同的是,2008年,全世界19%的人认为自己在接受调查前的日子里很幸福,30%的人认为自己过得很紧张,23%的人认为自己很痛苦。相对而言,贫困的人们更痛苦,但是快乐与收入水平的关系相当复杂。虽然国与国之间存在差异,但总体上,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收入水平高低并不是正相关关系。比如3/4的菲律宾人表示生活的很焦虑,紧随其后的是中国香港地区居民、黎巴嫩人、叙利亚人及美国人。有44%的美国人表示在接受调查前过得很沮丧。这说明,收入高并不能减少这类负面情绪。
对生活总体评价与幸福度(或其他方面)的调查,呈现两幅不同图景。那么,这两者哪个正确?可惜这不是一个好问题,因为期望用单一的方法对人们的幸福程度做出评测,是不切实际的。快乐是好的情绪,认为自己的生活在改善也是正面的忧虑和愤怒是不好的,但这些感受是不同的事情,它们和人的收入及身心状况等方面密切相关。在对幸福评估的时候,我们找不到一种神奇的方法。即便是每人身上都有一个腕表一样的测量仪,把人的每一次快乐心情都记录下来,我们也无法用这些数据来评估我们的生活是否幸福,人类的幸福有多个维度,它们彼此关联但又绝不相同。在对全世界的幸福进行评测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要利用好这一点。
(节选自《胜利大逃亡:健康、财富和不平等的起源》)
1.下列关于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阶梯式问卷中关于生活总体评价的调查,实际是对人是否幸福的调查,因为生活总体评价就是幸福与不幸。
B.生活总体评价了解的是人们对自己生活的看法,所得到的调查结果说明人们对生活的不同方面的心理感受并不完全相同。
C.人们觉得对自己生活还能接受时,也依然会有负面感觉:一些负面感觉虽然让人感觉不好,但几乎是人们获得美好生活所必需的。
D.现在不快的情感体验可能是未来幸福的铺垫,但是难受总是不如开心好,处在负面情绪中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自己不够幸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国数据证实人均收入大和是否幸福无太大关系,有钱让人在一定程度上感到幸福,没钱不见得一定不幸福。
B.贫困会让人境地悲惨,然而过于富裕时,虽然收入的高水平使得人们对生活的总体评价提高,却不能让人感觉幸福。
C.2008年关于人类情感体验的调查数据显示,穷国人们更痛苦,但人的喜怒哀乐和收入水平高低并不是直接对应关系。
D.对生活总体评价的调查与对幸福度(或其他方面)的调查,两者结果不同,而哪一方法正确很难评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一生中可能经历的某些苦闷,可能成为人生的财富,负面的情感经历可以成为以后幸福基础的一部分。
B.人类福祉的综合测定不能以是否幸福为有效标准,因为许多人处于贫困或不健康的境地,也可能心情愉悦。生活总体评价是一个更好的方法。
C.正面和负面的情绪是不同的,它们和人的收入及身心状况等方面情况紧密相关,所以会呈现复杂的情况,无法据此评估生活是否幸福。
D.人类的幸福有多个维度,它们绝不相同没有关联,因此,用单一的方法对人们的幸福程度做出评测不切实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张衮,字洪龙,上古沮阳人也。初为郡五官掾,选为左长史。从太祖征蠕蠕。诸部帅因衮言于太祖曰:“今贼远粮尽,不宜深入,请速还军。”太祖令衮问诸部帅,若杀副马,足三日食否。皆言足也。太祖乃倍道追之,大破之。既而太祖问衮:“卿曹外人知我前问三日粮意乎?”对曰:“皆莫知也。”太祖曰:“此易知耳。蠕蠕奔走数日,至水必留。计其道程,三日足及。出其不意,彼必惊散,其势然矣。”衮以太祖言出告部帅,咸曰:“圣策长远,非愚近所及也。”衮常参大谋,决策帏幄,太祖器之。衮每告人曰:“昔乐毅杖策于燕昭,公远委身于魏武,盖命世难可期,千载不易遇。主上天姿杰迈,逸志凌霄, 必能囊括六合,混一四海。夫遭风云之会不建腾跃之功者,非人豪也。”遂策史委质,竭诚伏事。慕容宝之来寇也,衮言于太祖曰:“宝凭三世之资,城池之固,虽皇威震赫,势必擒殄,然穷兵极武,非王者所宜。昔郦生一说, 田横委质;鲁连飞书,聊将授首。臣诚德非古人,略无奇策,仰凭灵威,庶必有感。”太祖从之。衮遗宝书,喻以成败。宝见书大惧,遂奔和龙。既克,拜衮奋武将军、幽州刺史,赐爵临渭侯。衮清俭寡欲,劝课农桑,百姓安之。天兴初,徵还京师。衮遇创业之始,以有才谟见任,率心奉上,不顾嫌疑。太祖曾问南州人于衮衮与卢溥州里数谈荐之又衮未尝与崔逞相见闻风称美及中山平卢溥聚党为逆崔逞答书不允并乖本言故忿之。衮年过七十,阖门守静,手执经书,刊定乖失。爱好人物,善诱无倦,士类以此高之。
(《魏书·列传第十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曾问南州人于衮/衮与卢溥州里数谈/荐之/又衮未尝与崔逞相见/闻风称美/及中山平/卢溥聚党为逆/崔逞答书不允/并乖本言/故忿之
B.太祖曾问南州人于衮/衮与卢溥州里/数谈荐之/又衮未尝与崔逞相见/闻风称美/及中山平/卢溥聚党为逆/崔逞答书不允/并乖本言/故忿之
C.太祖曾问南州人于衮/衮与卢溥州里/数谈荐之/又衮未尝与崔逞相见/闻风称美/及中山平卢溥/聚党为逆/崔逞答书不允/并乖本言/故忿之
D.太祖曾问南州人于衮/衮与卢溥州里数谈/荐之/又衮未尝与崔逞相见/闻风称美/及中山平卢溥/聚党为逆/崔逞答书不允/并乖本言/故忿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史为中国古代官名,执掌事务不一,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别驾。
B.帷幄原指室内悬挂的帐幕、帷幔,此指天子决策之处或将帅的幕府、军帐。
C.委质原指卑幼往见尊长,放下礼物而退出;此指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
D.农桑本指种地与养蚕,后来泛指农业生产。劝课农桑就是指导农业生产。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衮能够沟通上下关系。他跟随太祖征伐蠕蠕时,在各部帅和太祖之间起到沟通作用;在杀马可食的情况下,太祖兼程追击,赶上并打败了蠕蠕。
B.张衮深受太祖器重且知恩图报。他时常参与大事谋划,在幕帐中决策,得到太祖器重;他每每向别人说起太祖的英武,认为应借机建功,于是诚心侍奉。
C.张衮洞悉时局。慕容宝前来进犯时,向太祖建议以武力镇压慕容宝;太祖听从他的建议,他写信给慕容宝,慕容宝见信后大为恐惧,逃到和龙。
D.张衮有一定声望。过了七十岁时,他闭门读书,安于宁静,常常手握经书,校定书中的错误;他喜爱提拔人,善于诱导不知疲倦,士人因此推重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三日足及。出其不意,彼必惊散,其势然矣。
(2)衮遇创业之始,以有才谟见任,率心奉上,不顾嫌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天边行①
杜甫
天边老人②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注】①此诗当作于764年,当时杜甫复自梓州来阆州,拟由嘉陵江入长江出峡。此诗为杜甫重到阆州时作。当时当时吐蕃犯境,陇右失守,被战争波及的民众背井离乡,骨肉分离。②天边老人:杜甫自谓。
8.诗歌首联“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根据诗歌内容分析,诗人临江“哭”的原因有哪些?(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诗经·氓》中女子倾诉自己从早到晚、终日操劳的两句诗是“ , 。”
(2)在杜甫《春望》中,写用手挠发、头发稀疏,甚至连发簪都挽不起来的诗句是:“
, 。”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描绘历史英雄人物征战沙场、所向披靡的名句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骑在马上
向东
从小镇到达草原有四十多公里,要分派各区乡的信件非常麻烦,邮局把邮递员的名额给了嘎绒。培训后,嘎绒带回一匹黄色的马,牵到每一个黑帐篷门前,邀请人家出来观看。草原上对马本不稀罕,马也并无特色。嘎绒牵着它对牧民们说:“这是公家的马,每个月都配有口粮。”他顿一顿,带点羞涩说,“我也成了公家的人。”公家人嘎绒,这是牧民们给他的新称谓。
第一次领到工资,他给黄马购了三只铜铃,铜铃声音极响,成天叮叮当当。远远听见铃声,大家就知道嘎绒来了,最初是公家的人盼他来,邮件大部分是区乡公务人员的,极少有邮件要给牧民。但是常有牧民让他带口信,求他帮着买点啥带回来,或带什么东西去别处,有的要他帮助卖掉新鲜的酥油。嘎绒高高骑在马上,听了别人的请托,并不点头答应,只管走自己的路。但下次来,他一定已带上别人嘱托的东西。后来,各牧场的人都随工作人员一样有了习惯,汇聚到路口,像欢迎某位要人。遇上谁要请他去家里喝碗茶,他的表情显得有些冷漠,摆手说忙。
黄马是嘎绒的心肝,路上,只要他没醉酒,基本不骑它。最初他牵着缰绳和它并排走,后来他跟在马屁股后,像马领他走。快到区乡,他才翻身上马。听说别的邮递员把配给马的饲料都换了其他东西,只让马吃青草。嘎绒讨厌。公家的马才有胡豆,吃青草的马多了,吃胡豆的马能有几匹?他对这事非常死板,配给马的饲料一个月三十斤,他每天喂马一斤,拿秤严格称了来,一两不差不少。他精心照顾,原本毫无特色的大黄马也长得膘肥体壮,精气十足,着实让人喜爱,就有人想去骑黄马,他摆着双手,一点脸面也不给别人。大家私下里讲,这匹马连他阿妈可能也不会让骑的。
二十多年过去了,嘎绒的头发花白了,那匹马也老了。在牧民心目中,嘎绒还是那个风雨无阻的人,那个斜歪着骑马的人,那个不能相信他说话但能相信他做事的人。
一天早晨,嘎绒骑着大黄马去邮件交换点,看见公路一侧搭了许多简易的工棚,上前寻问,说是要修建通村公路。
路一天天加长,比想象中更快。两月之后,一条可以行驶一辆小卡车的小土路通到了几个乡上。县上为这搞了一个庆典。掌声如雷,嘎绒感觉心跳得厉害,眼睛莫名其妙就潮湿了,忍都忍不住。邮局的领导也来了,还专门找他谈了话,因为激动,嘎绒没理解人家讲话的内涵。邮局领导说:“路修通,我们的邮政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迈向了更高的平台。”嘎绒由于眼睛潮湿,不好意思抬起头,嗯嗯地应着,听领导继续说:“你在这没路的草原上跑了二十多个年头,贡献不小啊,不过现在好了,你可以安安心心休息了,考虑到你在这二十多年的奉献,基本工资会一直照发,到退休,就拿上退休工资了。”嘎绒好不容易将那潮湿的眼睛忍干涩,抬起头来,眼睛通红,看看邮局领导,还嗯嗯地应着。
第二天一早,嘎绒从小土屋出发,骑马取邮件,他看见一辆三轮摩托车突突突地响着飞驰而去,骑摩托的人是个穿绿衣服的小伙子。嘎绒勒住马,看他很快没了踪影,感慨比骑马快多了。来到交换站,站里那个熟悉的老头一见嘎绒,说:“你怎么来了?”
嘎绒说:“我来取邮件啊。”
老头说:“昨天领导已给你交代了嘛。”
嘎绒这才悟出有什么不对,说:“当时激动,我没听清楚。”
老头说:“送邮件的换年轻人了,骑三轮摩托车去送,你可以好好休息了。”
嘎绒说:“马怎么办?”
老头说:“这么多年了,马自然是你的,现在你一样能领到钱,到年龄还能拿上退休工资,多好的事,把马牵回去,干吗找这累受。”
嘎绒点点头说:“不做事,那工资也不好意思要啊。”说着,默默地牵马走了。
那天许多人都看见嘎绒牵着马,一路淌着眼泪哇哇哭。
这以后嘎绒的许多习惯都没了,他回到牧民的生活模式。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从小镇到夺翁玛贡玛草原没有公路,所以信件投寄非常麻烦,邮局建立后,嘎绒成了邮递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公家人”,他感觉很自豪。
B.“公家人嘎绒”,这是牧民们给他的新称谓,这个称谓中包含着人们对嘎绒的讥讽和不屑,因为他们认为,嘎绒当邮递员,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C.公家人盼嘎绒来,是因为他们盼望嘎绒能给他们带来信件或帮他们寄出信件;牧民没有邮件可寄收,也盼嘎绒来,是因为要请他帮忙办事。
D.邮局领导找他谈话时,嘎绒由于过于激动,没有听出人家话里要他不再邮递的意思。作者借助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使形象更为鲜明。
E.通过讲述一位邮递员二十多年的工作,全方位展示了随时代发展,草原发生新的变化,邮递员的工作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的现实。
(2)嘎绒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作者极力描写路修好嘎绒的激动,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4)文章结尾有“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你认为这样写合理吗?为什么?(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丁西林:君子不器
丁西林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又是出色的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8部独幕剧、9部多幕剧,其独幕剧的创作堪称典范。他出现在中国现代喜剧的肇始期,初试戏剧之笔,就表现出了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显出“凤毛麟角一般的可贵”。
1914年负笈英国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学位。学成归国后,受聘入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物理学教授兼任理预科主任。后多次被选为物理系主任,他极力延聘优秀人才,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称为一时之盛。他大力提倡实验工作,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编写讲义,并从事整理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十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人才。
1927年丁西林出任设于上海的物理研究所所长。白手起家,经费很少,所需各种器材、设备和书刊均必须从国外购进。他毫无惧色,精心规划,刻苦经营,至抗战前,已建立一批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任所长期间,坚持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功绩斐然,深得中研院长蔡元培先生的器重和所内人员的尊敬。
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英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名著。归国后业余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作于1923年的处女作《一只马蜂》主旨在于批判守旧思想、宣扬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但和当时流行的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的“问题剧”不同的是,没有常见的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客的敌我,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主题,让人物在一连串的反话与谎话中表现自己,使剧情变得轻松活泼。丁西林对人物的态度也较温和,他用一种既嘲弄但又不乏爱护的态度描写每一个人,表现出一种温和轻松的幽默品格。
作为常年从事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都不可能不为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所渗透。而用这套思维去观察、思考、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也具有一种别样的色彩。
物理学对研究者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使丁西林在从事戏剧创作时形成了优越的“喜剧审美定势”。正是这种发现与挖掘能力,使丁西林像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从“找房子”“偷烟”“赔花瓶钱”这些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近乎无事之事”中捕捉到喜剧的因子,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作为以严密逻辑推理为基本工作要素的科学家,他对逻辑关系的掌握是熟练的,而当作为一位戏剧作家,他便在作品中自如玩弄与破坏着生活中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从而使偶然性出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被自然化解,产生独特的喜剧效果。
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喜剧的笑也不同于闹剧的哄堂、捧腹,而是“会心的微笑”。丁西林一般不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更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他的独幕喜剧大都情节单纯,人物不多,也没有犬的矛盾,但能把握住剧中的喜剧性“种子”,形成核心情节。在剧情展开上,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他很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每每在全剧矛盾冲突已经结束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笔,进一步强化喜剧效果。他的语言,幽默俏皮,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
建国后,丁西林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多种职务。在繁忙工作的间隙,对于戏剧的创作与发展仍做出坚持不懈的探索,创作出多部话剧、舞剧、新编戏曲等。他的独幕喜剧久演不衰,北京人艺多次把他的《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搬上舞台。
1974年4月4日,丁西林因心脏病猝发,不幸去世。他在独幕剧创作上的突出成就为中国现代话剧史留下了宝贵的一页。
相关链接:
①丁西林在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大多是多幕剧而他却执著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②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学者,丁西林通常画对的是抽象宏观的物质世界、超越人类之上的自然界 的根本规律,因而培养了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不仅可以微笑着面对生活,而且怀纳的悲悯远大于愤激。在黑暗中能看到光亮,在不可笑中发现可笑,让可笑变得更可笑。(郑以然《行走在物理与戏剧之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丁西林是物理学家又是剧作家,他的喜剧成就高于物理成就;一生共创作了8部独幕剧,9部多幕剧,独幕剧的成就高于多幕剧。
B.任职北京大学时,他倡导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学风,首倡用中文编写教义,白手起家,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
C.丁西林善于捕捉喜剧因子,自由驾驭生活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使一些偶然出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自然化解,使喜剧效果独特。
D.丁西林在归国后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剧作家,他的《一只马蜂》《压迫》等独幕剧久演不衰。
E.丁西林认为喜剧的笑应该是“会心的微笑”,他的戏剧虽无大的矛盾,但能把握喜剧性的“种子”,形成核心情节,突出喜剧性。
(2)为什么说丁西林在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结合文本进行概括。(6分)
(3)丁西林在戏剧创作上有所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6分)
(4)“君子不器”是说君子不能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一谈你对“君子不器”的理解和认识。(8分)
上一篇: 高三语文阅读训练试题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