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一、积累运用(20分)
1、用行楷书写下面的诗句。(3分)
杨 花 落 尽 子 规 啼, 闻 道 龙 标 过 五 溪。
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 随 风 直 到夜 郎 西?
2、给加点字注音和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乐不可支(yuè)乐得都支撑不住了。形容乐极生悲。
B . 兴致勃勃(bó)形容兴趣很浓,兴头很高。
C.尴尬(gān )(神色、态度)不自然。
D.言简意赅(ɡāi):言语简练而意思完备。
3、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 , 。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4、默写填空。(3分)
①荡胸生曾云,_________。(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②_________,禅房花木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 _________,寒光照铁衣?(《论语》)
5、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分)
A、《乡愁》作者余光中,诗人,现居台湾选自《苦瓜》。( )
B、《老王》作者杨绛,女作家、翻译家。选自《杨绛散文 》( )
C、《三峡》作者郦道元,唐代地理学家、思想家,字善长。( )
D、《童年》写的是高尔基亲身经历的一段童年往事。父亲死后,他被母亲送到外祖父家,这家人恃强凌弱,总把高尔基当出气筒,只有善良的外祖母,给他无限的关爱和呵护。( )
6、下面加序号的句子中有三个病句,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6分)
①当代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因为,我们有勇于承担重任的中国青年。③曾经,中国人的勤奋改变了自身的境地,改善了家庭的生活,也拥有了国家的奇迹。④我们相信,中国青年的今天就是这个国家的未来,并将在人类历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第 句成分残缺,修改:
(2)第 句用词不当,修改:
(3)第 句语序不当,修改: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老王》,回答7—11题。(15分)
老 王
杨 绛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一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上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一九八四年三月
7、解释下列词语(3分)
塌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滞笨:
愧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赏析句子(3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
9、“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3分)
10、文章写了老王和“我”交往中的哪几件事?(3分)
11、请概括文中老王的形象。(3分)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2一16题。(15分)
生 日
(1)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
(2)妻子边找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
(3)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由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a),我的眼睛湿润了。
(4)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恹恹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9岁生日,过不过?”
(5)(b)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她却像神圣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
(6)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城市,惟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
(7)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不讲究就算了。”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
(8)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却不仅这一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岁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是比我的早两天。
(9)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予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问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
(10)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
(11)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
(12)(c)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没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
(13)牧牧吹一支数一个,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啊?”
(14)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眸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
(15)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啜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
12.(1)、(2)段中有三处暗示了生日的特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30岁生日却点燃了53支蜡烛 B.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
C.生日提前两天过 D.摆放了母亲生前喜爱的炒花生
13.联系全文看,标题“生日”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2分)
① ;
② 。
14.第(7)段中说“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第(9)段中说“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请指出这两句话中加点的词不能互换的理由。(4分)
答:不能互换。“莫名”指 ,“莫大”指 ,前者突出了母亲的 ,后者突出了“我”的 。
15.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a)、(b)、(c)三处分别表现“我”怎样的感情?(4分)
(a)处表现了“我”虔诚的 ;
(b)处:表现了“我”感受到母爱后的 ;
(c)处:表现了“我”既有 ,又有 。
16.文中的几个人物形象,从人性角度分析,都是美的。请各用一个词(两个字)概括母亲、“我”、妻子三人的性格特点。(3分)
母亲: ; “我”: 妻子:
(三)阅读《木兰诗》选段,完成17——20题10分)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②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7、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4分)
①愿为市鞍马 市:
②万里赴戎机 戎机:
③寒光照铁衣 寒光:
④不用尚书郎 不用:
18、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芬)
①军书十二卷 译文:
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译文:
19、《木兰诗》写了哪四部分的内容?请概括大意。(2分)
(1)第一部分(第1段):写木兰织布。
(2)第二部分(第2--3段):写
(3)第三部分(第4段):写
(4)第四部分(第5---7段):写木兰还乡。
20、三段文字着墨不多,写出战事频繁,岁月漫长,突出了(2分)
三、写作(40分)
请以“ 就在身边”为题,按要求作文。
要求: ①请用“美、爱、温暖、关心……”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书写整洁;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上一篇: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