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来源: 北京画院

  原标题: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中贵族生活主题图像探微

  常乃青

  《孟子》云:“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汉以前,古人便重视葬礼,而汉代丧葬礼仪“事死如生”,更趋复杂和隆重。作为贵族墓室、祠堂的主要装饰元件,画像砖、画像石随之大量出现。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画像石是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它们形制多样、主题丰富,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东汉) 凤阙画像砖

  纵38厘米 横44厘米

  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出土

  四川博物院藏

  社会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贵族阶层是汉代画像砖生产创作的发起者,同时也是其享用者,因而在现存的汉代画像砖中,反映贵族生活的画像砖图案所占比重颇大,主题也相当多样,如宴饮、巡行、骑射、燕居、庖厨、迎谒、尊贤养老、讲学授经等。画像砖、画像石多在阴宅中使用,主旨是对主人阳世生活的重现,或是在灵魂世界中虚拟的理想生活,但其艺术形象终究来源于现实,涉及汉代贵族生活服、食、居、游各方面。

  汉代贵族生活是奢靡的。汉初统治者虽躬行节俭,宫室却豪华至极。萧何曾进言汉高祖:“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刘邦深以为然,在宫殿园林营设上不遗余力。随国力日强,此风益盛。上行下效,贵族阶层也大兴华居。三国时期薛综为东汉张衡《西京赋》作注:“第,馆也;甲,言第一也。”汉时,贵室宅第又称为“甲第”,宅邸的华贵紧密对应贵族的财富与身份,《晏子春秋》曰:“君子居必择居。”在画像砖、画像石中,门阙、宅邸、园林形象较常见,多是对贵族甲第的写生,如四川大邑县安仁镇出土的东汉凤阙画像砖,阙门左右对称,主阙重檐,两侧有子阙,中间以桥形屋楼相连接,构成门楣;前主阙,中门楣,后子阙,不同层次的砖体堆叠拉开了门阙之间各部分间的远近关系,门内虽空空如也,却因此呈现出幽幽的纵深感,不知庭院深深深几许。另一河南郑州出土的双凤阙画像砖,画面中心高大的常青树两侧,耸立着两座重檐四阿顶的四层阙楼,阙上凤鸟是此类题材画像砖中的常见要素,寓意富贵祥瑞。《白虎通义》认为:“阙者,所以释门,别尊卑也。”阙是宅院的脸面,彰显主人的社会地位和富有,汉以前,阙为天子雉门与各国都城城门,而在汉代,即便无官阶的普通贵族也可建阙。不过,如此砖上所塑的深庭壮阙,现实中也仅高层贵族有实力享有。

  (东汉) 宅院画像砖

  纵40.5厘米 横48厘米

  四川省成都市郊搜集

  四川省成都市博物馆藏

  汉代权贵家族多人丁兴旺,僮仆、侍从为数众多,《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为奖赏宠臣栾大“赐列侯甲第,僮千人”。也只有院落重深,方足以收容下如此庞大的人口。专制社会等级森严,尊卑秩序深入人心,充分显示在画像石、画像砖中。宅院形象多与人物形象同时出现,其中,主人与侍从的组合较为常见。如河南唐河县针织厂出土的西汉楼阁人物画像石,画中雕刻双层楼阁,下层为厅堂,厅内一主人伏案跽坐,一人拱手跪拜。厅堂上置对称并列的两栋望亭,其间一侍卫只露半身抱杖。檐脊各有一鸟,檐下各植一株常青树。在构图和人物形象的主次营设上,主人体形较大,而跪拜者次之,檐上侍从体形最小。在古代社会,中国传统视觉艺术被赋予“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在塑造群体人物形象时,常以形象的大小、位置之别区分其主次,主要人物往往形体高大,处于显著位置,次要人物则往往形小体弱,退居次席。在此图中,侍从身材的矮小也反衬出常青树的挺拔,阁楼也更显威严庄重。

  (东汉) 弋射收获画像砖

  纵39.6厘米 横45.6厘米

  四川省大邑县安仁乡出土

  四川博物院藏

  除了氛围肃静的主宾写真,也有热闹的众生相。如现藏四川省成都市博物馆的宅院画像砖、山东省曲阜市城关镇旧县村出土的楼阁庭院人物画像石。在后者中,画面右下角为庭门、双阙,门上有铺首衔环,门旁守门人半露;中部厅堂宽敞,堂前院内有七名伎人表演乐舞杂技;侧院两人正行礼;后宅楼阁相连,楼上有人抚琴,楼下有人登梯。院墙横亘,将庭院分割成三进,建筑秩序井然,人物分布疏密有致,而描绘墙体和屋檐轮廓的直线和网格线,体现出建筑物的稳定与坚固,与描绘人物的曲线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众多人物在动势中的活泼感和生命力。画中坚实冰冷的院墙,关不住满园的其乐融融。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学者揭秘梵文塔砖或可佐证云南与南亚千年交流史|塔砖

下一篇限时观看的《五瑞图》 我们看到了什么|五瑞图|水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