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在紧张的考试复习中,除了复习好知识点以外,做题也是很重要的

1.(2013湖北卷)有媒体统计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作家郭敬明2012年度的作品总销量,发现前者的总销量远低于后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显示,2012年度小说类图书的销量冠军仍然是郭敬明的作品。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简要点评。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③字数不超过30字。(4分)

〖试题解读〗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此题提供一种现象,要求对这一现象作出客观评价。解此题,一方面要观点明确,另一方面语言表达要简明、得体。参考答案:两位作家的读者群体不同,不能也不应在销量上简单比较。∥销量与作品的文学价值不能画等号,这两位作家各有千秋。

2.(2012湖北卷)欣赏右边这幅漫画,请为其题诗或配文。

要求:①符合画面情景;②表达鲜明生动;③字数不超过40字。(4分)

〖试题解读〗本题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题诗或配文符合画面情景,二是表达鲜明生动。“符合画面情景”,指准确反映漫画内容;“表达鲜明生动”,是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生动形象而又准确地将画面情景表达出来。答题示例:鱼儿扑扑跳,猫儿哈哈笑。水快没有了,看你哪里跑?莫把假当真,请君仔细瞧!

3.(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D.④⑥⑤①③②

〖试题解读〗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个语段陈述的是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作品,先总体说这些作品的由来和内容,再陈述其特点,最后陈述影响。④先介绍“风物”来自何处,紧接着⑤介绍作品的内容,因而句号前的两个空应填④⑤。②陈述作品的风格特点,而①中的“微不足道”照应②中的“细节”,⑥紧承①进一步陈述作品的特点,层次更深,③紧承⑥后陈述影响,照应后文,因而这四个句子的排列为②①⑥③。答案:C。

4.(2013安徽卷)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4分)

《兰亭集序》(见下图)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遒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唯首尾偶显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①________。结构上,极尽变化之能事,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②______;或修长,或浑圆,突破了隶书扁平方正的形貌。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③________;尺幅之内,众相毕现;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匠心独运,韵味无穷,④________。

A.秉性、精神、风仪各异

B.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

C.强调欹侧、揖让、对比

D.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

〖试题解读〗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选文从“章法”“结构”“用笔”三个方面来描述《兰亭集序》的书法特点。①处承接在章法上字与字之间“错落有致”的特点,因此选D项最合适。②处承接在结构上不求“平正、对称、均匀”的特点,自然而然“强调……”,因此选C项。③处承接“每一个字”有生命、有筋骨、有血肉的评价,用“……各异”衔接最紧密,因此选A项。④处承接前文对书法运笔精妙的赞美,而B项正是夸奖“运笔使锋之妙”的,因此选B项。答案:①D ②C ③A ④B

5.(2013浙江卷)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____________,画上者妙在____________,梦中者妙在____________,胸中者妙在____________。

①位置自如 ②笔墨淋漓

③景象变幻 ④丘壑深邃

A.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试题解读〗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解此题,要将与排序的四个短语相照应的对象一一明确:“丘壑”与“地上”相照应,“笔墨”与“画上”相照应,可见应该把④②两个短语放在前面,只有D项符合这个照应。并且“变幻”与“梦中”,“位置”与“胸中”的搭配也都很贴切。答案:D。




上一篇2017年高三语文同步训练:常见的修辞手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