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聂耳生前用过的小提琴。省博物馆供图
1931年的冬天,上海的天空乌云密布,一个年仅19岁的小伙子心里却乐开了花。在位于黄浦江边的一个二手市场,衣衫褴褛的他匆匆穿过拥挤的人群,把刚淘来的小提琴紧紧抱在胸前。这一刻,他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富有的人。
谁也不会想到,几年后,他用这把小提琴演奏出《义勇军进行曲》,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就是聂耳。
今天,聂耳的小提琴静静地躺在云南省博物馆“百年风云”展厅,省博为它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独立展柜,供来往的观众欣赏。
誓言
愿与此琴终生为伴
小提琴,17世纪西方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被誉为“乐器皇后”。从1920年开始,小提琴开始传入中国,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先后来到中国演出,鼓舞了许多热爱音乐的青年学习小提琴。也就是从那时起,小提琴在聂耳心中埋下了音乐的种子。
聂耳出生在昆明,从小学开始,他便崭露出超人的音乐天赋,精通笛子、二胡、三弦、月琴等多种乐器。从云南第一联合师范学校毕业后,聂耳经常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在昆明小有名气。
1930年初,18岁的聂耳到达上海,在上海云丰申庄当店员,但工钱少得可怜。为了谋生,他日夜辛劳、奔波忙碌,却没有放弃追求音乐梦想,忙里抽空进行自修。1931年初,聂耳因帮助朋友代租电影片邮寄回昆而获得100元的酬金,他将这笔钱的一半汇给母亲,剩余的一半买了一把廉价的二手小提琴、几本乐谱和一件冬衣。
得到琴后,聂耳兴奋不已,他对朋友说:“愿与此琴终生为伴。”
成就
奏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拥有小提琴之后,聂耳开始废寝忘食地刻苦练习。1932年,聂耳的音乐才华得到彰显,他凭借自学小提琴演奏,考入联华影业公司歌舞学校。此后,聂耳每天坚持练琴6小时以上,数月后,他成为明月歌剧社的乐队小提琴师,并开始着手创作革命音乐、歌舞。
随着抗日战争爆发,聂耳开始创作民族性、革命性的音乐,并随身带着小提琴演奏。在北平,聂耳在参加一次为抗日义勇军募捐的爱国演出活动时,第一次在公众场合用小提琴演奏《国际歌》,他表达出的真挚情感让在场观众为之动容。
1933年8月,聂耳用心爱的小提琴为电影《母性之光》作曲,创作出表现人民大众奋勇抗争的歌曲《开矿歌》,开创了中国上世纪30年代革命电影歌曲的先声。之后,聂耳又通过小提琴创作出《码头工人》《卖报歌》《大路歌》等革命歌曲,激励着当时在苦难中抗争和前进的人民。
1935年,聂耳根据田汉歌词创作出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随后,《义勇军进行曲》在1949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
缅怀
省博展出近5000件遗物
仔细观看这把小提琴,做工并不精致,质量也不属于上乘。小提琴上有一些油漆已经脱落,边缘也有明显的磨损痕迹,但四根琴弦依然光亮如初,丝毫不在意岁月匆匆划过。琴头弦轴箱上,四个弦轴已经很久没有转动过了,琴弦却并不松散,依旧直挺挺地并排悬在指板上方,从琴箱上两个音孔中间越过,牢牢地固定在拉弦板上。琴弓上,有些马尾毛已经分岔和断裂,但大部分依旧完好。手持的地方有些许磨损的痕迹。腮托看起来没有太多改变,正如几十年前一样,安静地躺在小提琴的左下角,似乎在等待主人再次把它托在脸颊下方,用琴弓在琴弦上演奏出动人的曲调……
正是因为这把小提琴,让聂耳的音乐创作之路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从拥有小提琴,到东渡日本不幸溺水身亡,聂耳心爱的小提琴始终伴随着他,如同亲密的伴侣,成为他从事音乐创作不可或缺的“神器”。
据云南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20世纪50年代,聂耳的母亲、两位哥哥及好友将包括小提琴在内的聂耳的个人用品、作品手稿、文章文稿、小说、剧本、日记、书信等近5000件遗物捐赠给了云南省博物馆,成为我们缅怀这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记者王姗报道)
下一篇: 大爷收藏千余张车票 见证重庆近百年交通发展|重庆|车票|收藏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