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记者 钱雪儿 编译

  原标题 西方艺术里的疫情:丢勒、蒙克的写实,凡·戴克的守护与信念

  当下中国的抗疫已到了关键之时。立春已至,控制疫情、春暖花开的时刻必然将会到来。

  历史上传染病一直威胁着人类。而在科学无能为力的地方,艺术作出了它的回应。“澎湃新闻·艺术评论”和您一观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家们如何用艺术来与传染病作斗争。在谈论其中的这些作品时,也许我们无法聚焦于风格,而会关注那些科学不常触及的地方,即艺术如何激起情感,如何为那些对疫情恐慌的人传达信念,带去信念。

  丢勒与蒙克笔下,有对传染病的写实,而在凡·戴克笔下,疫情之际的守护神,则身着棕色长袍,长发缠绕,朝向天堂的方向,看起来健康而自信。

  黑死病:对于恐惧的驱逐或直视

  公元590年,罗马发生大瘟疫,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率领罗马市民举行了忏悔游行,他们穿过城市的街道,祈求上天保佑。传说,行至哈德良皇帝墓前,格里高利一世看到天使米迦勒展翅立于陵墓顶端。不久之后,危机便解除了。于是,天使米迦勒的形象很快被当成抵御疾病的护身符。

  在数个世纪中,欧洲时常陷入瘟疫。霍乱和斑疹伤寒可能是造成这些灾难的某些原因,但最为出名的罪魁祸首是黑死病。这种疾病由感染了跳蚤的老鼠传播,可能是在14世纪首先进入意大利。

  《圣米迦勒击败撒旦》 圭多·雷尼

  在医学落后的时代里,面对黑死病的侵袭,人们做的首先是祈祷。圣像被视为防御的第一道防线。例如意大利画家圭多·雷尼(Guido Reni)的作品《圣米迦勒击败撒旦》(St。 Michael trouncing Satan)。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圣人的名声在绘画中广为传播。

  比利时弗拉芒族画家安东尼·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为圣人罗莎莉娅(Saint Rosalia)创作了不少图像。罗莎莉娅被视为巴勒莫城在鼠疫爆发时期的守护神。在凡·戴克的笔下,罗莎莉娅身着棕色长袍,长发缠绕,她朝向天堂的方向,看起来健康而自信。

  凡·戴克为圣人罗莎莉娅(Saint Rosalia)作画

  即便如此,许多人依然因为感染黑死病而死去,绝望的氛围笼罩在欧洲社会。人们对于社会、宗教、文化持有怀疑,甚至陷入了恐惧和放纵之中,一些艺术作品的主题开始转向死亡和毁灭。这些画作中所展现的现实主义与试图带来希望、驱逐恐惧的宗教绘画截然不同。

  《死亡的胜利》是一幅典型的主题画,由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在1562年左右绘制。画中,“死亡”骑着一匹与他同样瘦骨嶙峋的马,冲入豪华的宴会,用象征瘟疫的箭肆意屠杀众人。画面底端是成堆的尸体,教皇、国王、主教、诗人、骑士和仆人,每个人姿势、神态都各不相同。

  这幅画中出现的事物属于典型的十六世纪风格,无论是服饰、双陆棋以及绞刑架都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而画作风格本身则结合了老彼得·勃鲁盖尔故乡、欧洲北部常见的绘画类别“死亡之舞”和位于意大利巴勒莫的壁画《死亡的胜利》。

  《死亡之舞》 阿尔弗雷德·丢勒

  乔瓦尼·马丁内利(Giovanni Martinelli)的《死亡来到餐桌前》(Death Comes to the Dinner Table)看似是一则过时的寓言,具有中世纪布道的说教性。但另一方面,它也传递着现实生活的颤栗。三位年轻的花花公子坐在丰盛的餐桌前,对于角落里骷髅样的访客流露出警惕和不快,而画面中心的一位年轻女子则直接吓破了胆。

  《死亡来到餐桌前》 乔瓦尼·马丁内利

  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诞生了无数瑰丽的艺术宝藏,但若转换视角,便会发现这整个艺术故事都笼罩在瘟疫的阴影之下。一些伟大的艺术家,包括米开朗基罗、伦勃朗、汉斯·霍尔拜因和提香都在创作的同时,与瘟疫作着斗争。

  而难能可贵的是,一些以瘟疫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中蕴含着温暖、鼓舞的光明力量。无论是宗教式的祈祷、朴素的祈愿还是深刻的映射,都寄托着艺术家的希望与思考,令他们拿起笔描绘生命的荣耀。在研究这些作品时,也许我们无法聚焦于风格,而会关注那些科学不常触及的地方,即艺术如何激起情感,传达信念,如何为那些感到脚下的世界正摇摇欲坠的人们带去立足之地。

  梅毒:风流与道德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英国人记录下的中国晚清时期社会风情|绘画

下一篇百年前的手绘植物科学画|手绘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